宋代瓷业的发展,在白瓷与青瓷方面取得的成就,可以说是在前代的基础上,进一步开拓创新的成果。
而在黑釉瓷方面的成就,却是前无古人的创造。
这里要特别提到的,是江西的吉州窑和福建的建窑,它们在黑釉瓷的烧造方面,取得了令当时瓷业界刮目相看的成绩。
今天我们说说吉州窑!
吉州窑,其窑址位于今天的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,此地窑业始于五代,而兴盛于宋,尤其在南宋时期,形成了规模极大的民间窑场。
吉州窑又称之为“永和窑”或者“东昌窑”。
文献记载吉州窑创烧于五代而兴于宋,但从实物出土情况来看,吉州窑应创烧于晚唐,而盛于宋,元末明初已经趋于衰微。
吉州窑器的装饰手段极为丰富,有印花白釉器、青釉器、青白釉器、青花彩绘器、绿釉器、褐釉器、碎器等等;
而在宋代时,因为得到社会饮茶、斗茶风气的影响,而异军突起、迅速发展起来的,则是各种各样的黑色天目釉器,包括普通的黑釉器、雨点、兔毫、虎皮斑、鹧鸪斑、玳瑁、油滴、剪纸、木叶等多种纹饰。
这也充分体现了吉州窑民间窑场适应市场需求而变化灵活的特色。
剪纸贴花和木叶纹的装饰手法是吉州窑的独特装饰手法,在建窑器中没有发现。
在宋代吉州窑烧制的鼎盛时期,出现了两位传奇式的制瓷艺人,就是舒翁、舒娇。
他们所经营的窑场,专于制作玩具、仙佛等瓷塑。
独家的手工业作坊,是小商品生产的性质,这与景德镇的规模化生产,分工极其明细,有很大的不同。
由于吉州窑所在地区缺乏优质瓷土,当地瓷土高铝高钾,含钛量也比较大,因而白度不高,白中泛黄;
但吉州窑工巧妙地利用一系列独具特色的釉彩装饰技术,掩饰了胎色的不足,烧制出物美价廉的各种器皿,并成功销往国外市场。
在吉州窑变化多端的釉色装饰中,最具有独创性的当数南宋时烧造的独具特色的“天目釉”了。
(版权归盏事福建所有,图片源于网络)